揭牌仪式现场
报道称,四川省大禹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省大禹文化研究会顾问谭继和在致辞中表示,汶川县绵虒镇自古以来就留有诸多大禹遗迹,如石纽山、禹王庙、涂禹山等都有大禹活动的痕迹。
谭继和出席仪式并致辞
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期间,广东省珠海市会同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相关部门对大禹遗迹传说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挖掘,找到了夏侯氏部族祭奠大禹的天蛇山,其方圆百里不准放牧、不准住人,此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四千年来,绵虒人民一直守护着华夏文明始祖出生的地方,大禹也从这里由这里走向中原,并最终化九州,传扬复兴了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让华夏各族人民儿女,都能够骄傲称呼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张通荣出席仪式并致辞
汶川县委书记张通荣在致辞中表示,原来的高店村,今天的大禹村将会迎来一段崭新的历史记忆,会让大禹村的后辈们引以为傲的记忆。今天的挂牌是让大禹的丰功伟绩、岷江流域的故事、四川的历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重新找回了当年大禹所崇尚的家国情怀。大禹生于岷山郡,古有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语句,彰显了大禹胸怀神州大地的壮志,其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已深深植入了华夏儿女的心中,这就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始端,这就是中华民族耕植在内心深处最崇高的信仰。
他说,大禹治水,分别治理了岷江等各个水系流域,还将各个水系流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网络,较为全面地治理四川的山川河流。这是历史上的“一治岷江”。大禹治理下的岷江,是西蜀文化的发源地,他让曾经肆虐成都平原的岷江,在输水归巢、造福一方。汶川经历“5·12”特大地震,在祖国母亲的呵护下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实现了涅槃重生,这就是大禹精神最好的传扬。在今后的时光里,汶川人要继续弘扬大禹精神让其遍布神州大地,汶川人也要继续做勤劳、善念、感恩的人。
大禹文化座谈会现场
4月11日,汶川县召开大禹文化研究座谈会,县委书记张通荣,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大禹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省大禹文化研究会顾问谭继和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四川省大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彭邦本出席座谈会。
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大禹故里、大禹治水及大禹文化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大家认为,大禹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者之一,对整个岷江流域的水系形成起到了重大作用。大禹在中国早期历史上居于特殊的地位,他在长期的治水活动中创新思路、身先士卒,由此树立了权威,开启了中国文明的新纪元。石纽山、刳儿坪、涂禹山等地所保留的以及相关的大禹传说和地名,为大禹故里留下了更为鲜活的考证材料。
绵虒镇高店村石纽山刳儿坪,面积达40余亩,形如躺椅而无扶手,背靠青山,面临岷江峡谷。刳儿坪,意为剖腹生禹的大坪坝。凡涉及大禹出生的书籍,均书写和记载这3个字。
记者注意到,目前,大禹故里并存着多个版本的解释。汶川县政府网站介绍,根据文献记载,大禹兴于西羌,生于石纽乡刳儿坪。西羌就是西蜀羌乡,古代指汶山郡广柔县,今天即指汶川等地域。大禹是在这里发迹的。他的母亲叫修己,梦见流星,吞下神珠,从背上剖出而生大禹于石纽。另一种说法是父亲鲧剖背而生大禹。
另有公开资料称,在汶川县绵虒镇石纽山大禹祭坛,头戴平天冠、肩挎网罟、手执耒锸的大禹铜像威严矗立,双目炯炯,仿佛凝视着群峰之上的大禹诞生地——刳儿坪。同时,汶川还举办了大禹文化旅游节,在大禹诞日恢复公祭大禹的民俗,并举办大禹精神与华夏文明学术论坛等。
紧邻汶川的北川县也有“大禹故里”的称号,当地禹里镇便因此而得名,全国首个大禹博物馆也在北川挂牌。
当地官方资料指出,北川是夏王朝的创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境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有关大禹的历史遗迹,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已成为华夏子孙访古探幽的圣地,其主要景点有禹穴沟、大禹纪念馆、石纽山、禹王宫、禹王桥、禹王广场、广莲寺等。
此外,河南登封市祖家庄也自称为“大禹故里”,当地近些年举办了多届大禹故里文化节。
人民网报道称,2015年7月,“2015中国登封大禹文化研讨会”在登封举行,中国大禹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登封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常松木认为,大禹作为黄帝后裔,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夏部族的发祥地和主要活动地区都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大禹生活时代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而环嵩山周围发现有大量且重要的龙山文化晚期遗址。登封是大禹出生、成长、创业、建都的地方,是大禹故里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汶川县概况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居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南距省会成都约132公里,北离州府马尔康202公里,是前往卧龙自然保护区、九寨沟、黄龙等世界级景区和大草原的必经之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辖威州、绵虒、映秀、漩口、水磨、卧龙、三江、耿达8镇,龙溪、克枯、雁门、银杏4乡。
2016年末,全县户籍人口97615人,其中,男性50625人、女性46990人,藏族19741人、羌族37210人、汉族39183人、回族1124人、其他民族357人。
汶川素有“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之美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国家AAAAA级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国家AAAA级景区大禹文化旅游区等景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光秀美、特色鲜明。是华夏始祖大禹的出生地,是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交汇融合的地带,是全国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国家羌文化生态体验区。
【威州镇】全镇辖4个居民委员会,12个村民委员会,40个村民组。年末有乡村总户数2827户,乡村总人口9243人。
【绵虒镇】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委员会,44个村民小组。年末有乡村总户数2030户,乡村总人口7022人。
【映秀镇】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26个村民组。年末有乡村总户数1159户,乡村总人口2942人。
【漩口镇】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16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组。年末有乡村总户数2299户,乡村总人口6293人。
【水磨镇】共辖1个居民委员会,18个村民委员会,73个村民小组。年末有乡村总户数2799户,乡村总人口9265人。
【卧龙镇】共辖3个村民委员会,9个村民小组。年末有乡村总户数704户,乡村总人口2290人。
【三江镇】全镇辖9个村民委员会,32个村民组。年末有乡村总户数1129户,乡村总人口4028人。
【耿达镇】全镇辖3个村民委员会,17个村民组。年末有乡村总户数751户,乡村总人口2497人。
【雁门乡】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22个村民组。年末有乡村总户数1791户,乡村总人口6733人。
【克枯乡】全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16个村民组。年末有乡村总户数941户,乡村总人口3235人。
【龙溪乡】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16个村民小组。年末有乡村总户数1186户,乡村总人口4121人。
【银杏乡】全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19个村民小组。年末有乡村总数786户,乡村总人口2253人。
【草坡乡】2014年2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14】9号文件,即《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阿坝州《关于撤销汶川县草坡乡将其并入绵虒镇的请示》(阿府【2013】104号),同意汶川县撤销草坡乡,将草坡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绵虒镇管辖。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32个村民小组。年末有乡村总户数1176户,乡村总人口4089人。
来源:综合澎湃新闻、生活日报等
编辑:华夏地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